- 编辑:小编 - 2024 / 12 /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变革,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信息与通信学院作为职业教育领域中专注于信息与通信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积极投身于从“双高”到“新双高”的建设进程,肩负着为信息通信行业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一、“新双高”的内涵与背景:信息与通信学院视角
在怀进鹏部长提出创新推进以“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建设背景下,信息与通信学院所理解的“新双高”建设意义深远。它不仅意味着进一步深化信息通信类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更是涵盖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信息通信领域的全面发展以及紧密服务信息通信行业与社会数字化发展等多维度目标,旨在推动学院在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领域迈向更高水平。
回顾高职“双高”建设历程,学院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相关专业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如打造了一批适应当时行业需求的优势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出众多基础扎实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面对当前 5G 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快速迭代以及行业竞争的国际化趋势,原有的“双高”建设部分成果已难以满足行业对高端复合型信息通信人才的需求。信息与通信行业对具备跨学科知识、创新能力以及国际视野的人才渴望愈发强烈,且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对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出更高要求,这促使学院必须积极拥抱“新双高”建设理念。
二、“新双高”与“双高”的异同与继承性:信息与通信学院实践
从目标定位来看,学院在“双高”阶段侧重于构建信息与通信类高水平专业群,提升专业教学的基础质量与水平;而在“新双高”阶段,则更聚焦于深化信息通信领域产教融合的高质量发展,如与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前沿技术研发中心,联合培养掌握 5G 应用创新、智能通信运维等新型技能的人才。在实施路径方面,“双高”建设时主要通过优化信息通信专业课程结构、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等传统方式夯实办学基础;“新双高”建设则更强调学院与信息通信企业在人才培养全流程的紧密协作,例如共同打造基于真实项目的实践教学体系,企业深度参与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价。
尽管存在差异,但学院在“新双高”与“双高”建设中的核心目标始终保持一致,即致力于推动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向更高层次进阶,培育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并且,“新双高”建设是对“双高”建设成果的继承与拓展,如继续传承在专业群建设中积累的课程资源整合经验,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模式,将企业最新技术案例融入教学实践。
三、“新双高”的主要含义:信息与通信学院解读
• 提升办学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大对信息与通信前沿技术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力度,鼓励教师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与科研项目;优化专业结构,根据行业新兴技术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如增设人工智能与通信融合专业方向;提升教学设施水平,建设先进的通信技术实验室、物联网实训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与行业实际接轨的实践环境。
• 深化产教融合:与华为、中兴等信息通信巨头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制定贴合行业未来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派遣资深工程师参与教学指导,学院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的高效互补与共享共赢。
•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综合素质,不仅强化专业技术技能训练,还开设信息通信行业伦理、跨文化交流等人文素养课程,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通过国际交流项目、校企合作海外实习等方式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信息通信市场需求,依据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项目,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社会发展培育大量掌握先进信息通信技术的高素质人才,如为智慧城市建设输送网络架构与数据通信人才,为智能制造业提供工业互联网通信技术支持人才。
四、信息与通信学院“新双高”建设路径
• 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能力:学院内部应持续优化信息与通信类课程体系,引入行业前沿技术案例更新课程内容;建立教师分层培养机制,针对青年教师开展教学基本功与行业实践能力提升培训,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承担省部级以上信息通信科研项目;改革教学管理机制,推行基于成果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活力。
•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与信息通信企业多元合作模式,如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将企业岗位标准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联合企业打造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开展 5G 应用、云计算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并将研发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 关注政策动态,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安排专人研究国家与地方关于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的政策法规,及时掌握政策导向与资金扶持项目信息;积极申报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项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等,争取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企业参与教育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
•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打造信息与通信学院专属的数字化教学平台,整合在线课程资源、虚拟实验室资源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学习行为数据,为个性化教学提供精准依据;推广信息通信类在线开放课程,提升学院课程在行业内的影响力与共享度。
•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构建由学院内部评价、企业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社会第三方评价组成的多元评价体系;定期开展信息与通信专业教学质量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通过学生满意度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职业能力反馈调查等收集多方面意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管理措施。
五、信息与通信学院“新双高”未来发展趋势探讨
• 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加强与国际知名信息通信职业院校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开展师生互访、联合培养项目,引进国际信息通信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职业教育项目,输出学院优质信息通信教育资源,如在海外设立信息与通信技术培训中心,提升学院在全球信息通信职业教育领域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 信息化与智能化趋势:深入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与管理中的应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与智能辅导;在信息通信专业教学中融入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前沿课程内容,培养学生适应智能化信息通信时代的技术能力;建设智能校园管理系统,提升学院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
• 产教融合与校企深度合作趋势:进一步拓展与信息通信企业的合作深度与广度,共建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基地;探索与企业联合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开设订单班,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加强校企在信息通信技术创新领域的协同攻关,共同承担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
• 终身学习与个性化发展趋势:构建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终身学习体系,面向社会从业人员开设信息通信技术提升培训课程与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利用在线教育平台为不同学习需求的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包,支持学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与学习进度;开展信息与通信行业人才能力测评与职业规划指导服务,为学员提供全方位职业发展支持。
从“双高”到“新双高”的转变,是信息与通信学院在职业教育浪潮中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通过全方位实施上述建设举措,学院将在“新双高”建设征程中稳步前行,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面对未来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的多元发展趋势,学院将积极迎接挑战,敏锐捕捉机遇,为推动我国信息与通信职业教育事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招生咨询电话:028-36792608、36792609、36792611、36792612
招生咨询QQ:800067858
地址:天府校区:天府新区视高经济开发区花海大道大学路1号
仁寿校区:环天府新区天府大道陵州大学城1号
Copyright © 2006-2021 SCSTC.CN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18005196号-1